门诊排班
门诊时间 |
门诊地点 |
门诊限号 |
挂号费 |
周一上午 |
门诊八楼 |
上午25个 |
300 |
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领导着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提供全方位医疗诊治服务的肝胆胰外科中心,引领我国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学科发展。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肝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组组长、浙江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FACS),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组织委员会中国大陆唯一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担任《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HBPD INT,SCI收录)主编、《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器官移植》、《国际外科学杂志》等专业期刊的副总编辑。
郑教授是我国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并于1991年10月作为第一助手参加香港首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获得成功,成为当年香港十大新闻之一。1993年开展浙江省第一例肝脏移植,截止2012年1月,已经成功施行肝脏移植1080例,良性肝病移植后1年生存率达到95.2%,达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6月,实施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创造当时国内年龄最小的活体肝移植受体记录;2007年5月,对1例出生仅106天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成功实施左半肝活体肝移植,从而再次刷新我国活体肝移植受体的年龄记录;2001年实施国内首例扩大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手术;截止2012年1月,共实施169例活体肝移植,开创了国内急诊活体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先河。同时开展多器官联合移植,施行肝肾联合移植25例,为国内移植数量最多,其中最长生存已13年,创国内存活最长记录;施行胰肾联合移植,现最长存活18年,目前患者肾、胰功能均正常,创亚洲最佳纪录。基于良好的疗效,多器官联合移植被卫生部列为推广项目。
20年来致力于创新外科理念与技术,在国内率先采用非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在国内率先采用不放置T管、前壁间断后壁连续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的胆道重建技术,有效降低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在国内率先将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肝脏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杭州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范围,挽救了一大批终末期肝病患者。开展保留部分肝中静脉的活体左半肝移植和不包括肝中静脉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在移植中创新性桥接V、VIII肝静脉技术保证了供受体的安全。创新性地使用小剂量乙肝丙种球蛋白(HBIG)联合拉米呋啶(LAM)预防方案,在大大减低费用的同时,使得一年乙肝复发率从27.4%降为13.5%,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Liver Transplantation》,被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引用。
肝移植与多器官移植技术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因此,郑教授领衔完成的“胰十二脂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和“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分别于1996年和2008年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及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并于2003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郑教授是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顾问,并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编审专家参与世界胃肠病组织WGO《国际肝癌诊治指南》的制定。郑教授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重要述评,积极帮助印度尼西亚大学附属医院、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外兄弟医院开展肝移植工作,向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进行技术辐射和技术支持。
在基础研究方面,作为首席科学家连续主持我国器官移植领域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分别为“移植脏器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2003-2008),“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2009-2013),2009年起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肝癌抗复发转移治疗临床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此外,承担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1项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教育部规划《外科学》五年制、八年制及专升本教材, 主编《肝脏移植》、《胰腺移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等移植专著;2002年9月创办并主编国内首本肝胆胰疾病领域的英文杂志《HBPD INT》(SCI 收录),2003年11月创办并主编《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杂志。先后培养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生、硕士生共160余名,为我国器官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领域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郑树森教授先后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院长”、“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浙江省医学杰出中青年科技人员”、 “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浙江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 等荣誉称号。
职务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研究方向
肝胆胰外科肿瘤诊治、器官移植
医疗成果
承担项目:
郑树森院士近年来承担“973”计划(2项,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十五攻关、“863”计划及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在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SCI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主要课题: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移植器官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2003CB515500) 2003年12月-2008年10月 (已验收结题,人口健康领域评审:优秀等级)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2009CB522400)2008年12月-2013年8月
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肝癌抗复发转移治疗临床新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2008ZX10002-026)2008年12月-2011年5月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肝移植术后免疫调节网络在乙肝病毒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 (30730085)2007年10月-2011年12月
5. 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器官移植的临床诊治与推广 (200802006),2007年7月-2009年12月
6.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计划:终末期肝病的综合治疗研究(IRT0753) 2007年7月-2010年12月
省部级以上获奖情况(第一完成人):
1.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移植 1994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移植 1996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 2000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郑树森(个人) 2003年 浙江省科技技术重大贡献奖
5.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应用与推广研究2005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供体过继免疫在肝脏移植中应用研究 2005年 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7.活体肝移植创新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2007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8.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 2008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评估及其预警价值研究 2009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科室其他医生推荐
-
浙一医院外科乳腺外科傅佩芬医生代挂号
-
浙一医院外科肛肠外科林建江医生代挂号
-
浙一医院外科甲状腺外科黄钟英医生代挂号
-
浙一医院外科肝胆胰外科郑树森医生代挂号
-
浙一医院外科乳腺外科刘小蕉医生代挂号
-
浙一医院外科乳腺外科何善娣医生代挂号